健康问答的所有内容信息均来源于网络,仅供药品专业人士阅读,不作为用药依据,如有药品疑问,欢迎咨询在线药师。
2018-09-06 20:23:00肠寄生虫除了引发腹痛等症状,造成患儿营养不良以外,还可能阻塞小肠或进入胆道,肝脏,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. 肠寄生虫病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.根据国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估计,仅蛔虫病,全球的患者就约有13亿人,其中儿童占了大多数.肠寄生虫除了引发腹痛等症状,造成患儿营养不良以外,还可能阻塞小肠或进入胆道,肝脏,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……
夏季,人们常进食生蔬菜和瓜果.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清洗,消毒,果菜上面难免带有虫卵,感染寄生虫卵的机会较多,而孩子更易受到虫害.到了秋季,幼虫长为成虫,都集中在小肠内,此时服用驱虫药,可谓是“打个正着”. 怎样使用驱虫药才能既驱走虫子,又不会因为药物副作用损害孩子的健康呢?注意以下4点常被忽视的问题就可做到: 1,驱虫药宜空腹服用驱虫药最好在空腹或晚上睡觉前服用,或于服药前一日给导泻剂,以清除肠道内的食物残渣,使驱虫药能与虫体充分接触.空腹时 服用,药物在肠道内的浓度高,可以提高杀虫效果.此外,服用驱虫药后,应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,如粗粮,芹菜,韭菜,白菜,香蕉,苹果等,以利于虫体 排出.左旋咪唑类杀虫药服用时可用糖水送下,不仅可以改善口感,也可以增加疗效. 2,驱虫药不宜常服有的家长看自己的孩子身体瘦弱,吃东西不香,就给孩子吃驱虫药.一旦真打出几条虫子,便视为法宝,隔三差五就给孩子吃两片, 打打虫子.殊不知驱虫药也和其他药物一样,常服或服用过量都会产生不良反应.很多驱虫药具有糖果的外观和口感,可它是药不是糖,一定要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 服药,不要因孩子脸上有“虫斑”,“晚上咬牙齿”,经常“腹痛”等症状就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驱虫药.实际上,这些我们通常认为是感染蛔虫的“证据”,不一 定都和肠虫有关. 比如:面部“虫斑”是指出现在孩子脸上的一片或几片色素减退性,圆形或椭圆形斑片.民间认为此斑是孩子肚子里有蛔虫寄生的标志,故有“虫斑”之 称.其实,“虫斑”是一种皮肤病,谓之单纯糠疹,源于维生素缺乏.而晚上咬牙齿可能和晚餐过饱或临睡前吃东西有关,也不是“有虫”的标志.经常腹痛则原因 更多,比如保暖不当引起的肠痉挛等. 3,服药后不会立即排虫有的人服药后一天,就急于检查粪便,若没找到虫体,便认为药效不佳或剂量不够.这种错误观念源于使用传统驱虫药.传统的 驱虫药毒性较强,不宜在体内久留,因此与泻药组成复方制剂.这样,驱虫药将虫体麻痹后,借助泻药及肠蠕动将虫体迅速排出体外.而新型驱虫药的药理机制为抑 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,使虫体糖原耗竭,寄生虫无法生存和繁殖.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杀虫机制,使得服药后2~4天才有虫体排出.所以,服药后还要耐心等 上2~3天,才能看到“战果”. 4,两岁以下儿童慎服驱虫药两岁以下的儿童,肝脏发育尚不完全.而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,服用后会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损害,引起 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.如果必须服药,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,且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.两岁以下儿童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的最好方法,就是注意生活卫生,切 断接触虫卵的来源.孕妇如需要驱虫,应与医生联系,尽量避免服用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驱虫药,如左旋咪唑(驱虫速,驱钩蛔,肠虫净都含左旋咪唑)和甲 苯咪唑(安乐士,驱虫康,一片灵都含甲苯咪唑),而应改服较为安全的丙氧咪唑. 当然,再好的驱虫药也不如从一开始就预防寄生虫的入侵.平时应搞好周围的环境卫生,保证水源和食物不受污染;从小养成常剪指甲,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;水果应尽量削皮或用流动水彻底洗净后才吃.
>复方万年青胶囊(天力泰)0.4g*36s
>紫龙金片(隆顺榕)0.65g*48s
>清肺散结丸(伊诺)3g*6瓶
>安络化纤丸(森隆)6g*10袋
>维肝福泰片(金泉宝山)0.4g*36片/盒
>肝胆舒康胶囊(润弘)0.5g*10s*4板
>乳康丸(普林松)0.75g*18袋
>乳泰胶囊(东泰)0.45g*12粒*3板
>复方紫龙片(本草纲目)0.6g*9s*2板
>古汉养生精片(古汉)0.41g*36片/盒